26日,官方发布消息称,中组部等4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的从业行为。辞职后不得受聘原管辖范围内企业,申请辞职时要如实报告从业去向,健全公务员辞职从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可以说,新规为公务员的辞职行为也套上“紧箍咒”。
公务员辞职明确“红线”和“禁区”
——设置2年和3年从业“限制期”
根据人社部网站的消息,这份文件名为《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由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
这份文件提出,各级机关中原系领导班子成员的公务员以及其他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后3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对于非领导班子成员或县处级以下公务员的离职后从业行为,《意见》规定,这些公务员辞去公职后2年内,不得接受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从近几年的一些贪腐案例来看,一些公职人员辞职后,或在原管辖范围、主管领域内的企业‘二次就业’,利用之前权力的影响力搞利益输送,这一方面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变相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中新网记者分析。
记者梳理发现,其实对于公务员辞职后的从业规范,官方以往发布的多个法规和文件也有所涉及。
例如,早在199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就要求,“国家公务员辞职后,两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国有企业或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工作的,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此后,官方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公务员法》等多个文件和法律也对此有所规定。不过,相比以往,专家们认为,此次新规更具体、更规范,也更严厉。
“包括公务员法在内,此前关于公务员辞职后从业行为的规范较为零碎,分散在多个法规和文件中,有些规范口径不统一,有些表述比较模糊,这次新规明确了限制人群、限制时间,较之以往更细化、更具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网记者说。
申请辞职要报告从业去向
——签署承诺书,违规从业人员和接收企业都要受罚
根据此次4部门发布的《意见》,公务员申请辞去公职时应如实报告从业去向,签署承诺书,在从业限制期限内主动报告从业变动情况;公务员原所在单位在批准辞去公职前要与本人谈话,了解从业意向,提醒严格遵守从业限制规定。
此外,《意见》还规定,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公务员辞去公职从业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各机关落实辞去公职从业规定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经查实的违规从业人员和接收企业给予相应处罚。
在专家看来,这是此次新规的一个创新之处,从辞职去向的备案到辞职后的监督,用更完善、更有效的制度防止公务员辞职后的腐败隐患。
汪玉凯说,公职人员特别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在岗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辞职也要报告个人从业去向,这样就是建立了权力监督的追溯机制,由始至终给权力带上“紧箍咒”。
“新规要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违规从业现象进行处罚,不仅罚当事人,而且罚接收企业,明确了监督和处罚环节,就让这些措施有了可以落地执行的抓手。”竹立家说。
如何看待公务员辞职现象?
——支持人才合理流动,尊重保障合法就业创业权益
近年来,一些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辞去公职的消息引发关注,舆论中甚至出现“公务员离职潮”的说法。
针对公务员的辞职行为,上述4部门发布的《意见》特别提到,“要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正确对待公务员依法辞去公职行为。”《意见》还提出,支持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尊重和保障辞去公职人员合法就业和创业的权益。
在专家看来,官方在文件中的这一表述,从一个侧面明确了,对于公务员辞职现象,全社会应持理性态度。
去年6月,人社部曾发布《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按照这份公报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2008-2013年,全国公务员总数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2014、2015年开始出现少量减少,但在编制范围内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
对于公务员是否存在“离职潮”,国家公务员局也回应称,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公务员队伍总量是基本稳定的,辞职的数量有所增长。2015年公务员辞职不到1.2万人,约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0.2%,这个比例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一定比例的公务员辞去公职是公务员队伍正常流动现象,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增强队伍活力。
“以前人们总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出现‘公务员热’现象。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创业多元选择空间扩大,只要在制度许可范围内,公务员队伍的正常人员流动应该给予支持。”
竹立家说,公务员说到底是一种职业选择,应该通过更完善的权力规范制度,让公务员回归其职业本位。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阚枫)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几乎都被套牢过,这是一个人人不愿提起,但又人人不能回避的问题。它是每个投资者迈向成熟的一道必经门槛。既然不能简单回避,就要勇敢地面对它,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解套的策略分为主动性解套策略和被动性解套策略。
被套时你该怎么办?
一、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套牢。我认为造成套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除了大盘因素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自身没有充分研究,就去打无准备之战,或者由于听信了媒体、朋友的介绍后盲目介入股票后造成的;另外是由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问题造成的,比如某股从低位启动连续拉升,在一片犹豫唏嘘声中股价已经大幅上涨,股价见顶后,终于有了便宜的价位了,有人便匆忙买入,从而造成套牢。做好股票并非易事,除了多研究、多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个情绪化的人在股市里是注定要赔钱的。所以套牢了就不要再懊恼了,如分析后认为该股已无持有的必要,那么尽早了结,无疑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认清大盘目前所处的阶段,套牢后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在股指运行在一个上升通道被连续击穿的阶段,股指击穿重要的均线和重要的支撑位后,如短期走势的重要支撑线20日均线,中长期的重要支撑线60日、120日均线。在每一次重要点位出现反弹要对前期高位套牢的股票果断卖出。因为股市中大的入市、出市时机是十分重要的,顺势而为永远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认清个股所处的阶段对套牢个股采取不同的策略。判断个股所处阶段是做股票的一项基本功,目的是使我们避开出货的个股,尽量买入上升趋势的个股。对于出货的个股我们如已经买入了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一刀了之;而非出货的个股则要捂股不动。
解套方法
第一:跌破长期趋势线(均线)个股操作法。
一般讲,长期趋势线(均线)跌破的个股,意味着情况向坏,那么,在跌破这些技术位,且反弹无力收复的时候,必须清仓,
第二种:边打边撤法。
个股跌破趋势支撑线后,一般会有技术反弹,但是,第一次反弹无法收复前期上升趋势线,即,图二中的粉红色线,则不要幻想是挖坑洗盘了,这个时候,股票还会进行新一轮下跌。
第三,高抛低吸法。
一般讲,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而且下降通道能够形成10%的波动空间的股票适合这个方法,当然,投资者技术手法要精湛。
实战解套技巧应用:
1、先进后出型
如果你从技术形态上,确定个股将在当天的行情里反弹,而且空间不会小于5%。
那么你可以在开盘不久的惯性下跌中买进和持仓数量相等的筹码,然后耐心等待股票价格反弹上涨,临近收盘时候抛售仓中前期股票,赚取中间的差额,完成降低成本的目标。
这样的操作方式要分清几个不同情况:
1:前一天个股和大盘恐慌杀跌,而且幅度比较深;
2:前三十分钟的分时图必须是低点逐步上涨,构筑稳步上升的趋势;
3:确认不是问题股,不是雪崩股;
2、先出后进型
个股已经进入一个短期下跌周期,基本上属于单边下跌的趋势。一字形破位杀跌股,雪崩股等,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操作。这种操作分两种情况:
1、当天买回型
早盘逢高出掉,下午收盘时候买回。这样的特点就是减少套牢成本或者是赚取更多的筹码。
如果确定大盘趋势和个股趋势次日还会下跌,那么这样的方法可以重复使用。
3、资金复位解套法:
1、核心原理:由被动解套,转为主动解套。
2、资金复位:把死套的资金变成灵活运用的资金,有效的资金运作。
3、关键点:套住的资金要学会释放。如何找到低点和高点。持币时间长,持股时间短。
详细说明:假如我们是10元成本的股票,当时买了1万股,总共花了10万。现在股价跌到了5元,只剩下5万。也就是说,套了5万。那么,我现在的目标,应该是让这5万的资金重新回到10万,资金就可以得到解套,就不需要等到股价涨到10元去再解套。
炒股就是这样,如果你想对接下来的趋势一目了然,想要结识更多牛股的朋友就多学习方法,关柱笔者朋友圈,必定会让你的股票操作的更好!有许多一直关注的朋友都有所改善操作,相信笔者的实力!而且不受任何费用!
笔者企鹅:476.013.621 威信 wzs11888 验证 178(必填)也是防止别人冒充,可信度,可自行认证。有人会怀疑,也可能不信,估计还有人认为我是做广告的,但是试试咨询就会改变你投资的命运,何乐而不为呢?最后祝大家都能发财,学到一身的技术。也希望大家赚钱了能互相转发,让更多的投资的朋友得到帮助